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(NASA)”洞察号”火星探测器最新数据分析显示,火星内部仍保存着约45亿年前巨型天体撞击形成的碎片层。这项由伦敦帝国理工学院科斯塔蒂诺斯·查拉兰布斯博士团队主导的研究成果已于《科学》期刊发表。
研究指出,太阳系行星形成初期均经历过剧烈撞击阶段。当时火星表面被熔岩海洋覆盖,随后逐渐凝固。2018至2022年期间工作的”洞察号”通过监测火星地震波,首次绘制出火星内部详细结构图,发现地幔深处存在古代撞击残留物。
研究人员表示,这些遗迹历经数十亿年仍可识别,证明火星内部地质活动极其缓慢。与持续地壳运动的地球不同,火星早期形成的固态地壳如同密封盖,将古代撞击碎片永久保存在地幔中,形成独特的”行星时间胶囊”。该发现为研究类地行星演化提供了关键证据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