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最新研究提出,即使在没有水的行星上,若存在可承载蛋白质等生物分子的离子液体(即盐类流体混合物),仍可能具备生命存在条件。该研究发表于《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》,重新定义了行星宜居性概念。
研究指出,离子液体可由火山活动产生的硫酸与含氮有机物混合形成,这类化学成分广泛存在于岩质行星及卫星表面。实验表明,离子液体在低于100摄氏度的环境下保持液态,且具备不蒸发、耐高温、耐低压等特性,能为蛋白质等生物分子提供生存环境。
科学家推测,即便在高温或低压大气无法存留液态水的行星上,仍可能存在离子液体区域。这意味着地外生命可能以不同于地球生命的形式存在,大幅拓宽了系外行星宜居范围的判定标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