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IT新研究:离子液体或成生命新摇篮

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最新研究提出,即使在没有水的行星上,若存在可承载蛋白质等生物分子的离子液体(即盐类流体混合物),仍可能具备生命存在条件。该研究发表于《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》,重新定义了行星宜居性概念。

研究指出,离子液体可由火山活动产生的硫酸与含氮有机物混合形成,这类化学成分广泛存在于岩质行星及卫星表面。实验表明,离子液体在低于100摄氏度的环境下保持液态,且具备不蒸发、耐高温、耐低压等特性,能为蛋白质等生物分子提供生存环境。

科学家推测,即便在高温或低压大气无法存留液态水的行星上,仍可能存在离子液体区域。这意味着地外生命可能以不同于地球生命的形式存在,大幅拓宽了系外行星宜居范围的判定标准。

share this news:

Facebook
Twitter
WhatsApp
Telegram

看看这些相关内容

意企呼吁公私合作促产业转型

A2a集团总裁罗伯托·塔斯卡在米兰举行的”竞争力与全球新挑战”论坛上表示,应对全球竞争需推动公私领域建立系统性联盟,以扩大工业机遇并引领转型。他强调,企业有责任主导运营地区的转型进程,并以数据中心为例指出意大利在该领域居全球第13位,米兰及伦巴第大区已成为欧洲新兴数字枢纽。 塔斯卡透露,伦巴第大区目前集中了全国超半数电网接入需求,数据中心余热回收可为超过80万户家庭供热。该集团已在布雷西亚成功实践这一脱碳化方案,并计划于米兰推广。本次论坛由Assolombarda工业协会主办,聚焦清洁工业协议、战略自主及关税等议题。

Read Mor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