研究证实都灵裹尸布源自浮雕工艺

巴西科学家西塞罗·莫赖斯通过三维模拟技术证实,意大利都灵大教堂保存的”都灵裹尸布”图像源自浮雕接触印染,而非人体包裹形成。这项发表于《考古测量学》期刊的研究显示,麻布覆盖浮雕形成的印痕特征与现存裹尸布影像高度吻合,进一步佐证了该文物属于中世纪制品的结论——1989年碳测年已表明其产生于1260至1390年间。

莫赖斯利用三维模拟软件对比两种场景:将虚拟布料覆盖人体模型与浮雕模型。实验结果表明,覆盖人体模型的布料会产生明显变形,而覆盖木质、石质或金属浮雕形成的图像则与裹尸布现存影像几乎完全匹配。研究推测,古代工匠可能通过加热或涂染浮雕凸起部分,使布料接触后形成特殊印痕。

都灵大学基督教史教授安德烈亚·尼科洛蒂认同该结论的科学性,但指出该发现并非突破性进展:”过去四个世纪的研究早已表明,裹尸布图像不可能通过包裹三维人体形成。”莫赖斯以历史人物面部三维重建技术闻名,今年6月曾成功复原迄今最古老的31.5万年前智人头像。

share this news:

Facebook
Twitter
WhatsApp
Telegram

看看这些相关内容

意社会中心清空引发民间反弹

米兰莱昂卡瓦洛社会中心近日被强制清空后,当地民间组织”大地震颤”发表声明,指责市长萨拉及其领导的地方政府应对此事负责。该组织称政府与房地产金融资本存在”依附关系”,并宣布将于9月6日组织全国性游行示威。 声明强调,清空行动后需要”开启新的可能性”,要求重新审视社会人类学转型过程,明确政治责任并创新表达方式。该组织表示将从地方省份汇集葡萄酒酿造者与农业从业者,共同反对”政府高压治理模式和中产化进程”。 据悉,”大地震颤”活动由已故文化人维罗内利创立,历史上长期以莱昂卡瓦洛中心为活动基地。此次清空行动涉及位于瓦托大道的原有场地,组织方称此举将推动寻求该中心的新发展路径。

Read Mor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