考古学家在庞贝古城南部街区加固工程中发现关键证据,证实公元79年维苏威火山爆发后,仍有幸存者重返废墟长期居住,这一聚居状态持续至公元5世纪。最新研究成果已在庞贝考古电子期刊发布。
遗址负责人加布里埃尔·祖赫特瑞格尔指出,新发现揭示了长期被忽视的历史:无力迁居的幸存者与外来无产者组成临时社区,利用半埋的建筑上层空间生活,而底层则被改造为储藏室和手工作坊。铭文记载显示,部分庞贝居民曾出现在坎帕尼亚其他城镇,但经济条件受限者被迫返回故地。
除生存需求外,废墟中可挖掘贵重物品的预期也吸引着移民。公元79年后,庞贝逐渐形成非正规聚居区,植被在其后数十年重新覆盖了火山灰。尽管图密善皇帝曾派遣特使尝试重建庞贝和赫库兰尼姆,并规划处置无主财产,但重建计划最终未能实现。
考古数据表明,这个缺乏罗马城市基础设施的临时聚居点延续至古代晚期。公元5世纪,该地区因新一轮火山爆发(波莱纳喷发)被彻底废弃。祖赫特瑞格尔强调:”新发掘让我们重新认知后火山时期的庞贝——它并非真正城市,而是废墟中的临时营地。考古学家如同大地记忆的心理医师,正唤醒被历史抹去的片段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