蚊媒疾病每年导致全球超100万人死亡,感染人数近7亿。2024年成为有记录以来登革热疫情最严重年份,确诊病例超1400万例,相关死亡病例近1.2万例。据世界蚊子计划最新数据,2025年迄今全球94个国家和地区已报告360万登革热病例,死亡病例超1900例,太平洋地区疫情急剧上升,萨摩亚、斐济、汤加和库克群岛均宣布暴发疫情。
世界蚊子计划现场昆虫学高级主任格雷格·迪瓦恩表示,登革热是全球传播最广泛的蚊媒疾病,西太平洋和东南亚地区病例持续增长,全球上升趋势未现减缓。疫情加剧主要受气候变化、全球化进程及新型登革热血清型暴露等因素影响,现有防控措施效果有限。
全球119个国家约56亿人口生活在蚊媒疾病风险区域。中国广东省佛山市报告超8000例病例,香港特别行政区出现输入性病例。欧洲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数据显示,2025年1月以来,16个国家报告约24万基孔肯雅热病例,其中90例死亡。世界卫生组织已发布警报防范基孔肯雅热新一轮流行。
世界蚊子计划推荐采用沃尔巴克氏体技术防控疫情,该非转基因安全干预措施可抑制蚊子传播登革热、寨卡、基孔肯雅热及黄热病病毒的能力。通过释放携带沃尔巴克氏体的蚊子与当地种群交配,逐步替代野生蚊群。过去十年间,该技术已在14个国家应用,保护约1350万人口。印度尼西亚日惹的三年随机试验显示,该技术使登革热发病率下降77%,住院率降低86%。哥伦比亚阿布拉山谷和巴西尼泰罗伊等地应用后,疾病发生率显著下降。